张建恒很健谈,他身上带有“60后”国企领导人较为典型的特征:温和、谨慎、精明隐现。
2005年,在担任了9年副总后,张建恒接任乐凯党委书记兼总经理。此时,数码技术带给传统影像行业的生存压力已成定局,可以说,张建恒在企业的“低谷”坐上了“高位”。3年来,“低调、做事”一直是他“执政”的主色调。
树欲静而风不止。2007年11月,同柯达原定20年的合作协议提前终止,再次把乐凯和张建恒推到了“风口浪尖”。面对舆论的热浪,他谨慎地维持着一贯的低调。
2008年1月23日,喧嚣暂告停歇。张建恒微笑着坐在了记者的面前,此时的他似乎终于感到:站在公众的视线内,今天的乐凯无论挥手还是转身,都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从容。
他的人生同乐凯紧紧相连。
21岁大连工学院毕业进入乐凯担任技术员,一路行来,43岁成为乐凯“掌舵人”。那些艰深的高科技名词和繁杂的数据,他能做到“如数家珍”。
关于乐凯,他有着最深的感慨:乐凯许多的“第一次”在我手中完成,包括同柯达的合资。当年初任副总,代表企业引进上千万美元的项目,他笑自己“签字手都哆嗦”。然而今天,无数次的商业谈判和战略抉择,他已经可以做到气定神闲。
张建恒说:我很幸运,乐凯给了我人生历练的机会。
■“同乐凯合作,柯达并不吃亏”
4年前同柯达合资,张建恒作为副总带队“主谈”;不久前的分手,他成了乐凯的“当家人”,负责决策定夺。
这一过程留给他颇为复杂的心理体验:当你亲手开始的一件事,又不得不从你自己的手中结束,理智是一回事,感情是另一回事。因此,合作固然寄托着双方共赢的希望,分手更是对管理者智慧和勇气的考验。
在许多人看来,整个过程乐凯占尽先机:“控股、保留品牌和经营决策权”三大合作要件被认可,在当时被视为柯达不可思议的让步。不久前的分手,更有具体数字显示:柯达以3700万美元转让所持有的20%乐凯股份,“亏”了约1亿元。
对此,张建恒有着自己的看法:无论合作还是分手,都是企业战略考虑的结果,单从账面上去衡量“赚”和“赔”是不客观的,事实上,“同乐凯合作4年,柯达并不吃亏。”
他说,乐凯最初选择对外合作伙伴时,圈定的“对象”原本是富士,而就在谈判接近成功时,时任柯达全球高级副总裁、大中华区总裁的叶莺风尘仆仆赶到保定,开始为争取柯达的加入而多方斡旋。之所以最终同柯达达成比同富士合资更为有利的条件,是“竞争的结果”。
张建恒坦承,合资4年,乐凯确实得到了许多好处,尤其在技术、管理等方面。但从战略的角度分析,当时柯达不和乐凯合作,乐凯会选择同别人合作,在整个市场上将对柯达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。而合资之后,柯达在中国得到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。“这个收益,从账面上看不出来,但我相信柯达一定心中有数。”
■“调整初见成效,目前乐凯的产业格局基本清晰”
面对数码影像对传统影像行业的全面“压迫”,柯达选择了“壮士断腕”般的转型。张建恒把它形容为“外科手术”———哪里不适应市场,便断然“切掉”。
挟着世界500强的底蕴,柯达的悲壮转型举世瞩目。张建恒认为,作为大型国企的乐凯,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就业及产业责任等问题,他更加认同、也是乐凯目前一致对外的表述方式是: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。
张建恒宣称:“经过几年的艰辛创业,目前调整初见成效,产业格局已基本清晰。”
影像行业仍是乐凯的主营业务之一,只是逐渐专注于影像的输出技术。早在2002年,伴随着数码相机市场的稳步增长,乐凯开始投入研究数码彩色相纸的开发和产业化,2004年投放市场,3年间销量增长66倍,目前,乐凯SA-5锐彩数码相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0%以上。
张建恒说:“许多人认识乐凯是通过胶卷,其实乐凯并非依赖胶卷为生的单一型企业,截至2006年底,胶卷业务在整个集团收入中所占比例已不到5%。乐凯另一个经营数十年的品牌‘华光’主要涉及计算机直接制版、转移等技术,应用于报刊等纸媒印刷,目前在国内占有30%的市场份额。人民日报使用的就是我们的产品。”
目前,乐凯的主营业务包括影像记录材料、印刷材料、膜材料及涂层材料、精细化工四大系列。去年,乐凯胶片集团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.4%,利润增长271%。
也许只有张建恒和他的团队清楚这几年来的焦虑和奔波。据他的一个同学透露,电话中问他上任后在做什么,回答是“到处跑,选项目”。张建恒提到:2006年底,终于得到河南南阳华光工业园的用地批准,赶去签约,离过春节还有两天。
然而他以颇为“阳光”的心态看待这些事。说起不久前有朋友打来电话问:为什么还待在国企,而不换家企业多挣点钱?张建恒笑道:我是这样想的,就算你一年给人家50万,不见得有企业欢迎你领导着人家转型。
他把乐凯的产业调整看作自己职业生涯乃至人生的一次积累,“能够亲身参与是我的幸运。任何一个事业,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悬念,工作对我来说是这样,乐凯的未来同样如此。”
■“凡是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,谈判中就没有议价权”
采访中,张建恒谈得最多、也是谈兴最浓的,是近几年新开发的“光学薄膜”产业。
自称“老乐凯人”的他,无论对这家国企的辉煌还是困境,都理解得透彻。
“几十年对外合作的历史证明,凡是中国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,谈判中就没有议价权,只要我们能够生产的东西,哪怕只是一部分,就能掌握一定的话语权。当初乐凯能和世界500强公司平等地坐在谈判桌的两边,也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”。
改革开放30年,民营企业始终被影像行业的技术高“门槛”挡在门外,“门槛不但高而且多,根本不是几个人就能解决的。比如生产胶卷需200多种原材料,其中的一些纯度要求非常高,仅提纯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。”
坚持在高科技领域走自主知识产权道路,令乐凯经受住了数十年市场竞争的洗礼。然而,数码技术的突飞猛进,却令它一度面临“溃堤”的风险。如何重构属于自己的那片蓝海,成为张建恒3年来奔走的核心所在。
高档光学薄膜,是张建恒最终定位的乐凯下一个“落脚点”:我国是家电生产和出口大国,但生产家电所需的上游材料完全被外国垄断,我们的生产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组装利润,这中间,有乐凯的生存和“表演”空间。
光学薄膜,应用领域非常广泛,乐凯目前的产品主要定位于平板显示器所需的各种功能性薄膜。其核心技术在于将多达14层的绝密感光涂料风干后压缩到1/3头发丝的厚度。这项技术目前全球只有日韩5家企业掌握,国内还是空白。
而这却是乐凯原有影像技术的拓展———电影胶片光学材料技术和微粒涂层技术的结合。张建恒将这一项目视为乐凯未来主要利润来源之一,经过几年的投入期,在2008年将占到集团收入的20%。
“竞争力将体现在价格和特性。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起步阶段,而对于特种需求的小订单,国外的大企业根本不会理睬。我们却有距离近、成本低的优势,完全可以提供贴身的个性化服务,对方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。”
乐凯的未来,在许多人眼里仍然是一个悬念,但领军人张建恒显然有着乐观的预测:我们从2005年开始做了7个项目,基本完成了公司的产品结构调整,到2008年上半年将全部建成投产,下半年转入生产,我有信心,乐凯的未来会一年比一年好。